什么是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划界清楚的局限性组织缺失,累及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其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由于溃疡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脂肠溃疡。
本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曾有估计在一般人口中,约5~10%在其一生中某一时期,患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目前一般认为本病属典型的身心疾病范畴,对其遗传关系,近年来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有研究表明,本病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多基因的,且与外在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是属于遗传异质性疾病范畴。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性别方面,男性较女性多,二者之比为2~4∶1。在临床
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为多见。溃疡病如防治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大出血、胃穿孔或幽门梗
阻等。因此,积极防治本病有着重要意义。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一)临床表现
①症状:腹部疼痛可归纳为局限性、缓慢性和节律性,多局限于上腹部。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则位于上腹正中或稍偏后。起病多缓慢,病程长达数年或数十年。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1/2~2小时发作,经1~2小时胃排空后缓解,其规律是进食→疼痛→缓解。十二指肠溃疡多在空腹时疼痛,一般在餐后3~4小时发作,进食后缓解,其规律是进食→缓解→疼痛,也可于晚间睡前或半夜出现疼痛,称夜间痛。如胃溃疡位近幽门,其疼痛节律可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同。当溃疡较深,特别是穿透性者,疼痛可涉及背部。本病呈周期性发作,与季节有关,秋末冬初最多,春季次之,夏季少见。与饮食、精神情绪、治疗反应等亦有关。疼痛性质常为隐痛、烧灼样痛、钝痛、饥饿痛或剧痛,可为碱性药物所缓解。特殊类型溃疡如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胃底贲门区溃疡、巨大溃疡、多发性溃疡、复全性溃疡或有并发症时,疼痛可不典型。
本病除疼痛症状外,还常兼有其他胃肠道症状,如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呕吐和恶心多反映溃疡具有较高的活动程度,大量呕吐宿食,提示幽门梗阻。
②本征:缓解期多无明显体征,发作期如无并发症,可仅于上腹疼痛区有压痛点,一般较轻。后壁穿透溃疡在背部11~12胸椎两旁常有压痛。
(二)并发症
①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等所致。毛细血管受损时,仅在大便检查时发现隐血;较大血管受损时,出现黑便、呕血。一般出血前症状加重,出血后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
②穿孔:溃疡深达浆膜层时可通透而发生急性穿孔。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溢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膜膜炎。其诱因有饱餐、精糙食物和引起腹压骤增的动作如剧烈咳嗽。临床表现为突然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部呈板样,有明显压痛及反跑痛,肝浊音界及肠鸣消失,腹部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部分患者呈休克状态。
③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球部或幽门溃疡可引起幽门括约肌痉挛,溃疡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均能妨碍幽门过道的通畅,造成暂时性的幽门梗阻。在溃疡愈合时,约3%的溃疡患者可因瘢痕形成或周围组织粘连而引起持久性的器质性幽门狭窄。幽门梗阻临床表现为胃排空延迟,上腹疼痛,胀满不适,餐后加重,常伴有胃蠕动波、蠕动音、震水音;后期无蠕动波但可见扩大的胃型轮廊,往往秀大量呕吐,吐后上述症状可减轻或缓解,呕吐物常为隔宿食物,味酸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