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主要与一下几个方面有关:
1. 胆汁反流
一般情况下,胆汁反流不会进入胃内,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或者胃切除后,胆汁反流 进入胃,造成胃粘膜的损伤。胆汁可以破坏胃的粘膜屏障,还可以刺激组胺的释放。组胺可以大量刺激胃酸的分泌,并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导致渗出,粘膜水肿、充血、发炎甚至糜烂,进而导致溃疡。
2. 胃酸的作用 胃酸对于胃溃疡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没有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最用重要。许多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降低,实际上是因为胃溃疡患者粘膜屏障受到损害,胃酸大量进入胃粘膜导致胃腔内的胃酸减少导致。尽管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不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那样亢进,但是由于胃溃疡患者胃粘膜屏障受到损害,胃酸对胃粘膜的损害作用更强。
3. 胃运动对胃溃疡的影响 胃溃疡患者胃运动减慢,胃内食物贮留是胃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食物贮留导致胃内压力增加促进胃泌素的产生,胃泌素可以刺激胃酸大量产生导致胃溃疡的加重。
4. 胃溃疡与胃炎的关系 胃溃疡与胃炎一般同时存在,导致慢性胃炎越严重、越广泛胃溃疡就越容易发生。
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如下因素:
1. 胃酸和胃蛋白酶 胃酸和胃蛋白酶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占据核心地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酸分泌明显增加胃酸破坏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胃酸的分泌增加会进一步增强胃蛋白酶的活性。胃蛋白酶也是造成粘膜损害的重要因素。
2. 粘膜抵抗能力下降 胃十二指肠粘膜需要血液供应。溃疡患者胃十二指肠粘膜血液供应减少,粘膜上皮 损伤修复能力下降。可以造成溃疡的加重或者迁延不愈。
3. 吸烟 吸烟在溃疡的形成和复发中具有一定作用。每日吸烟20支以上者,溃疡治疗比较缓慢,甚至称为难治性溃疡。其中的主要机理包括:促进胃酸分泌;促进胆汁反流;抑制碱性物质的分泌;延长胃排空等。
4. 幽门螺旋杆菌(HP) 近年来研究发现HP与溃疡关系密切。约70%~100%的溃疡患者有HP的感染。特别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感染率更高。抗HP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溃疡的治愈率
5. 胃十二指肠运动障碍 部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排空加快,十二指肠内的pH对胃排空的调节作用障碍。造成大量胃酸涌入十二指肠,造成十二指肠粘膜损害。
6. 精神因素 应激和焦虑可以诱发溃疡或者加重溃疡。应激可以促进胃酸的产生,导致胃运动加快。
7. 遗传因素 消化性溃疡和遗传因素之间也有关系。
溃疡的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1.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中上腹疼痛为本病最常见、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所谓慢性、周期性,就是中上腹部的疼痛有数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反复发作历史,且常与季节和工作、学习的劳累程度有关。一般秋冬季好发,工作或学习紧张时(如年终总结、复习迎考时)好发。至于疼痛的节律性,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所不同。前者常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发作,餐后2小时左右即可自愈,进食不能缓解疼痛,常会加剧疼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在餐后2小时左右发病,直至下一餐进食后才缓解,常有半夜痛醒的病史。发病时患者常用进食的办法来缓解疼痛。但需注意,约有10%左右的溃疡病患者可从无疼痛,临床上称其为“哑性溃疡”。
2.伴有症状:除中上腹痛以外,还可伴有反酸、嗳气、闷胀、恶心、呕吐、嘈杂等症状。
3.并发症
(1)出血:由于溃疡的侵蚀和胃液的自身消化,使溃疡灶内的血管被破坏所致。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可表现为黑便和呕血(一般为呕吐咖啡色液体)。若出血量较大,可有心慌、冷汗、脸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
(2)穿孔:溃疡穿破胃壁或肠壁,使得胃或肠内容物外溢到腹腔,引起剧烈腹痛和腹壁肌肉强直,进一步可因腹膜炎而引起发热。
(3)幽门梗阻:见于幽门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溃疡灶疤痕收缩或水肿引起幽门阻塞,胃内容物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导致胃部闷胀、膨隆、恶心、呕吐等。呕吐物量多,伴有宿食。
(4)癌变:慢性胃溃疡约有1%-5%左右的癌变率。十二指肠溃疡很少有癌变。
二、诊断要点
1.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中上腹痛病史,提醒病人和医生要首先考虑溃疡病。
2。纤维胃镜是确诊溃疡病最可靠的检查,它既能发现较小、较浅的溃疡灶,又能明确该溃疡属于哪一期,对疑有癌变者可当场活检,以鉴别良恶性溃疡。但由于镜身长度的限制,对十二指肠球部以下部位的溃疡难以窥见。
3.胃肠钡餐摄片(CI)是诊断溃疡病的另一方法,但较小、较浅的溃疡容易漏诊。鉴别胃溃疡的良恶性还需加做胃镜来确诊。
三、治疗方案
1.治疗原则: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2.基础治疗
(1)饮食有规律,少食多餐,不吃过于粗糙和过冷过热的食物,避免有刺激性的调味品。 ;
(2)戒烟禁酒,禁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之类)。
(3)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
3.药物治疗:首选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或质子泵阻断剂(奥美拉唑)。一般连续用药2-3个月溃疡就可愈合。为了巩固疗效,应减量维持1-2年,以后视病情稳定程度再决定用药方案。
4.80%左右的溃疡病患者都合并有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该菌很可能就是本病的致病因素之一,且与溃疡癌变有关。因此,每位溃疡病患者都应定期通过胃镜或呼气试验检测有否Hp感染。若Hp阳性,应首先去消化科进行杀菌治疗。
5.有下述情况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有多年溃疡病史,经严格内科治疗症状不缓解,影响工作、学习者;
(2)穿透性溃疡、疑有癌变、顽固性幽门梗阻或反复出血、影响生活质量者;
(3)急性穿孔或并发大出血,内科治疗无效,应急诊手术。
手术方法一般采用胃次全切除术或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溃疡病人饮食须知
消化道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患者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病情的发展和转归。
溃疡病患者忌饮茶。因为茶作用于胃粘膜后,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尤其是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这种作用更为明显。胃酸分泌过多,便抵消了抗酸药物的疗效,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因此,为了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奉劝溃疡病患者最好是不饮茶,特别是要禁饮浓茶。
溃疡病患者忌饮牛奶。牛奶曾被认为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理想饮品。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均能促进胃酸分泌。最近研究发现,溃疡病人饮牛奶,可使病情加剧。虽然牛奶刚入胃时,能稀释胃酸的浓度,缓和胃酸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刺激,可使上腹不适得到暂时缓解。但过片刻后,牛奶又成了胃粘膜的刺激因素,从而产生更多的胃酸,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有报告说,饮牛奶后胃酸分泌增加30%。因此,溃疡病患者不宜饮牛奶。
定时定量饮食。不少患者少吃多餐,以进食来止痛。其实,这不仅不能减轻溃疡病的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食物进人胃内,虽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又会刺激胃酸分泌,因而少吃多餐会使溃疡面不断受到胃酸侵蚀,不利于溃疡的愈合,所以溃疡病人平时饮食还是定量定时为好。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咀嚼时间长,唾液分泌充分。唾液不仅能帮助消化,还有中和胃酸、提高胃粘膜屏障作用。饮食过分细软者,食物中纤维素不足,这也是引起溃疡病或者溃疡复发的原因之一。胃溃疡病人只要病情稳定,可以食用普通饮食。
可以适量食用辛辣食物。辣椒会增加胃粘膜的血流量,并会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质对胃粘膜的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大蒜能杀灭胃内的幽门螺旋杆菌,该菌是消化性溃疡主要致病原因之一。溃疡患者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适当食用辣椒、大蒜等辛辣食物。
饮酒、吸烟、过咸或者淀粉为主的食物都会刺激胃酸的分泌消弱胃粘膜的保护机制,因此是需要注意的。
溃疡与癌变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胃溃疡,据国内报告,二者之比大约为2-3比1.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以大出血,穿孔常见,又由于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是十二指肠的球部,久病者可引起球变形,影响胃的出口,并发梗阻者也很常见。自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有关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但合并大出血仍很常见。虽然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多而常见,但据溃疡癌变研究认为,只有胃溃疡有癌变可能,迄今尚末见十二指肠溃疡癌变的报告。过去报道胃溃疡的癌变率高达5%-10%,近年来由于检查方法的进步,经长期随访,发现良性胃溃疡边缘发生癌变者较少,其癌变率为1%。过去报道癌变率过高的原因,是把部分溃疡型胃癌错误判断为胃溃疡癌变。虽然十二指肠溃疡本身不会癌变,但十二指肠溃疡是否会发生胃癌,还有疑问。过去认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伴胃酸过多,很少发生胃癌,但据近来临床观察,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也可并发胃癌,有时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发作时并发胃癌,临床症状被误认为由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忽视了做进一步检查,以致延误了诊断,值得引起警惕。
胃溃疡癌变率为2%-10%,因此胃溃疡患者应定期随访,真正良性溃疡转变成胃癌的为数不多,溃疡癌变通常经过不典型增生阶段,因此溃疡边缘粘膜的不典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期病变。为防止癌变,除积极治疗胃溃疡(例如经久不愈者应行手术)外,还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有维生素C的食物,补充维生素C及钙,减少致癌物质-亚硝胺的摄入及体内合成。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主要与一下几个方面有关:
1. 胆汁反流
一般情况下,胆汁反流不会进入胃内,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或者胃切除后,胆汁反流 进入胃,造成胃粘膜的损伤。胆汁可以破坏胃的粘膜屏障,还可以刺激组胺的释放。组胺可以大量刺激胃酸的分泌,并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导致渗出,粘膜水肿、充血、发炎甚至糜烂,进而导致溃疡。
2. 胃酸的作用 胃酸对于胃溃疡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没有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最用重要。许多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降低,实际上是因为胃溃疡患者粘膜屏障受到损害,胃酸大量进入胃粘膜导致胃腔内的胃酸减少导致。尽管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不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那样亢进,但是由于胃溃疡患者胃粘膜屏障受到损害,胃酸对胃粘膜的损害作用更强。
3. 胃运动对胃溃疡的影响 胃溃疡患者胃运动减慢,胃内食物贮留是胃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食物贮留导致胃内压力增加促进胃泌素的产生,胃泌素可以刺激胃酸大量产生导致胃溃疡的加重。
4. 胃溃疡与胃炎的关系 胃溃疡与胃炎一般同时存在,导致慢性胃炎越严重、越广泛胃溃疡就越容易发生。
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如下因素:
1. 胃酸和胃蛋白酶 胃酸和胃蛋白酶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占据核心地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酸分泌明显增加胃酸破坏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胃酸的分泌增加会进一步增强胃蛋白酶的活性。胃蛋白酶也是造成粘膜损害的重要因素。
2. 粘膜抵抗能力下降 胃十二指肠粘膜需要血液供应。溃疡患者胃十二指肠粘膜血液供应减少,粘膜上皮 损伤修复能力下降。可以造成溃疡的加重或者迁延不愈。
3. 吸烟 吸烟在溃疡的形成和复发中具有一定作用。每日吸烟20支以上者,溃疡治疗比较缓慢,甚至称为难治性溃疡。其中的主要机理包括:促进胃酸分泌;促进胆汁反流;抑制碱性物质的分泌;延长胃排空等。
4. 幽门螺旋杆菌(HP) 近年来研究发现HP与溃疡关系密切。约70%~100%的溃疡患者有HP的感染。特别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感染率更高。抗HP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溃疡的治愈率
5. 胃十二指肠运动障碍 部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排空加快,十二指肠内的pH对胃排空的调节作用障碍。造成大量胃酸涌入十二指肠,造成十二指肠粘膜损害。
6. 精神因素 应激和焦虑可以诱发溃疡或者加重溃疡。应激可以促进胃酸的产生,导致胃运动加快。
7. 遗传因素 消化性溃疡和遗传因素之间也有关系。
溃疡的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1.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中上腹疼痛为本病最常见、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所谓慢性、周期性,就是中上腹部的疼痛有数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反复发作历史,且常与季节和工作、学习的劳累程度有关。一般秋冬季好发,工作或学习紧张时(如年终总结、复习迎考时)好发。至于疼痛的节律性,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所不同。前者常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发作,餐后2小时左右即可自愈,进食不能缓解疼痛,常会加剧疼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在餐后2小时左右发病,直至下一餐进食后才缓解,常有半夜痛醒的病史。发病时患者常用进食的办法来缓解疼痛。但需注意,约有10%左右的溃疡病患者可从无疼痛,临床上称其为“哑性溃疡”。
2.伴有症状:除中上腹痛以外,还可伴有反酸、嗳气、闷胀、恶心、呕吐、嘈杂等症状。
3.并发症
(1)出血:由于溃疡的侵蚀和胃液的自身消化,使溃疡灶内的血管被破坏所致。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可表现为黑便和呕血(一般为呕吐咖啡色液体)。若出血量较大,可有心慌、冷汗、脸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
(2)穿孔:溃疡穿破胃壁或肠壁,使得胃或肠内容物外溢到腹腔,引起剧烈腹痛和腹壁肌肉强直,进一步可因腹膜炎而引起发热。
(3)幽门梗阻:见于幽门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溃疡灶疤痕收缩或水肿引起幽门阻塞,胃内容物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导致胃部闷胀、膨隆、恶心、呕吐等。呕吐物量多,伴有宿食。
(4)癌变:慢性胃溃疡约有1%-5%左右的癌变率。十二指肠溃疡很少有癌变。
二、诊断要点
1.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中上腹痛病史,提醒病人和医生要首先考虑溃疡病。
2。纤维胃镜是确诊溃疡病最可靠的检查,它既能发现较小、较浅的溃疡灶,又能明确该溃疡属于哪一期,对疑有癌变者可当场活检,以鉴别良恶性溃疡。但由于镜身长度的限制,对十二指肠球部以下部位的溃疡难以窥见。
3.胃肠钡餐摄片(CI)是诊断溃疡病的另一方法,但较小、较浅的溃疡容易漏诊。鉴别胃溃疡的良恶性还需加做胃镜来确诊。
三、治疗方案
1.治疗原则: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2.基础治疗
(1)饮食有规律,少食多餐,不吃过于粗糙和过冷过热的食物,避免有刺激性的调味品。 ;
(2)戒烟禁酒,禁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之类)。
(3)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
3.药物治疗:首选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或质子泵阻断剂(奥美拉唑)。一般连续用药2-3个月溃疡就可愈合。为了巩固疗效,应减量维持1-2年,以后视病情稳定程度再决定用药方案。
4.80%左右的溃疡病患者都合并有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该菌很可能就是本病的致病因素之一,且与溃疡癌变有关。因此,每位溃疡病患者都应定期通过胃镜或呼气试验检测有否Hp感染。若Hp阳性,应首先去消化科进行杀菌治疗。
5.有下述情况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有多年溃疡病史,经严格内科治疗症状不缓解,影响工作、学习者;
(2)穿透性溃疡、疑有癌变、顽固性幽门梗阻或反复出血、影响生活质量者;
(3)急性穿孔或并发大出血,内科治疗无效,应急诊手术。
手术方法一般采用胃次全切除术或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溃疡病人饮食须知
消化道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患者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病情的发展和转归。
溃疡病患者忌饮茶。因为茶作用于胃粘膜后,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尤其是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这种作用更为明显。胃酸分泌过多,便抵消了抗酸药物的疗效,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因此,为了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奉劝溃疡病患者最好是不饮茶,特别是要禁饮浓茶。
溃疡病患者忌饮牛奶。牛奶曾被认为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理想饮品。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均能促进胃酸分泌。最近研究发现,溃疡病人饮牛奶,可使病情加剧。虽然牛奶刚入胃时,能稀释胃酸的浓度,缓和胃酸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刺激,可使上腹不适得到暂时缓解。但过片刻后,牛奶又成了胃粘膜的刺激因素,从而产生更多的胃酸,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有报告说,饮牛奶后胃酸分泌增加30%。因此,溃疡病患者不宜饮牛奶。
定时定量饮食。不少患者少吃多餐,以进食来止痛。其实,这不仅不能减轻溃疡病的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食物进人胃内,虽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又会刺激胃酸分泌,因而少吃多餐会使溃疡面不断受到胃酸侵蚀,不利于溃疡的愈合,所以溃疡病人平时饮食还是定量定时为好。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咀嚼时间长,唾液分泌充分。唾液不仅能帮助消化,还有中和胃酸、提高胃粘膜屏障作用。饮食过分细软者,食物中纤维素不足,这也是引起溃疡病或者溃疡复发的原因之一。胃溃疡病人只要病情稳定,可以食用普通饮食。
可以适量食用辛辣食物。辣椒会增加胃粘膜的血流量,并会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质对胃粘膜的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大蒜能杀灭胃内的幽门螺旋杆菌,该菌是消化性溃疡主要致病原因之一。溃疡患者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适当食用辣椒、大蒜等辛辣食物。
饮酒、吸烟、过咸或者淀粉为主的食物都会刺激胃酸的分泌消弱胃粘膜的保护机制,因此是需要注意的。
溃疡与癌变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胃溃疡,据国内报告,二者之比大约为2-3比1.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以大出血,穿孔常见,又由于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是十二指肠的球部,久病者可引起球变形,影响胃的出口,并发梗阻者也很常见。自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有关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但合并大出血仍很常见。虽然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多而常见,但据溃疡癌变研究认为,只有胃溃疡有癌变可能,迄今尚末见十二指肠溃疡癌变的报告。过去报道胃溃疡的癌变率高达5%-10%,近年来由于检查方法的进步,经长期随访,发现良性胃溃疡边缘发生癌变者较少,其癌变率为1%。过去报道癌变率过高的原因,是把部分溃疡型胃癌错误判断为胃溃疡癌变。虽然十二指肠溃疡本身不会癌变,但十二指肠溃疡是否会发生胃癌,还有疑问。过去认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伴胃酸过多,很少发生胃癌,但据近来临床观察,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也可并发胃癌,有时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发作时并发胃癌,临床症状被误认为由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忽视了做进一步检查,以致延误了诊断,值得引起警惕。
胃溃疡癌变率为2%-10%,因此胃溃疡患者应定期随访,真正良性溃疡转变成胃癌的为数不多,溃疡癌变通常经过不典型增生阶段,因此溃疡边缘粘膜的不典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期病变。为防止癌变,除积极治疗胃溃疡(例如经久不愈者应行手术)外,还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有维生素C的食物,补充维生素C及钙,减少致癌物质-亚硝胺的摄入及体内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