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西京消化病医院 > 媒体广场
大众科技报《耀眼的西京》系列报道之一
分类:媒体广场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0066     更新时间:2009-7-31
  成果篇:《耀眼的西京》系列纪实报道之一

挑战前沿不畏难 赢来硕果献人间

——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得主樊代明院士和他的科研团队 
 
段晓宏 李伟伟 李艳玲
 
  最近,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这是军内外及社会各界对其实施精品战略以及取得成绩的一种肯定。
  
  精品讲座于此发端,精优论文蝉冠全国,精品学科争芳斗艳,精英人才群星闪耀,精湛医术屡获突破,精尖成果折桂夺冠,品牌影响誉满中华,开创了耀眼的西京。现在,“实施精品战略,建设中华名院”,一代又一代西京人传承与接力,智慧和拼搏,心血和汗水,锻造出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崇高品质,他们通过不懈努力,要把西京建成能代表国家水平的“中华名院”的指导思想,不仅是辉煌今天、也将是创造明天和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将会指导西京医院未来的发展。
  
  即日起,本报特推出题为《耀眼的西京》大型系列纪实报道,敬请关注。

 中国每年有30万人被胃癌夺取生命
  
  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世界上有一半的胃癌患者是在中国。据WHO估计,1999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为80万。由于人口老化,全球总发病率在下降的情况下,其新发病例数的绝对值还在增加,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临床统计显示,我国死于胃癌人数约占全球该病死亡总人数的1/4。每年新发胃癌患者达40万,有30万人被其夺取生命,患病率和死亡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医学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活得更好活得更长。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非常好,5年治愈率达90%,晚期癌症好诊断,但5年生存率不足20%。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预防癌症,找出病因。”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教授如是说。

  “科学研究是要考虑个人兴趣,但更主要的要考虑社会需求和民族需要,要抓大事情,抓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情,要与国家导向合拍,眼睛一定要盯住国家的需求。”樊代明院士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去做的。

  作为胃癌预防研究项目的领衔者,樊院士率领着他的科研攻关团队选择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胃癌为研究方向,在发现胃癌新抗原 MGAgs 、制备抗体、克隆基因,特别是建立先进的胃癌早期诊断、预防方法等方面做出了令国际上瞩目的研究成果。

 
 
令樊代明院士难忘的颁奖
 
再过五年还要拿大奖
  
  2009年1月9日上午,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坐在第二排正中位置的一位身着绿军装的将军格外引人瞩目。当他从中央领导手中接过红灿灿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证书时,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将军就是鏖战在防治胃癌最前沿的樊代明院士。在此之前,他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樊代明院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历经18年艰辛付出,在胃癌研究及预防领域获得的重大创新成果——《胃癌恶性表型相关分子群的发现及其序贯预防策略的建立和应用》,首次提出胃癌序贯预防策略,有效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此项研究是2008年我国医药卫生界惟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不仅填补了国内外医学界在胃癌研究及预防领域研究的空白,而且标志着中国在胃癌的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人类最终战胜胃癌恶魔开辟了新的途径。
  
  当这个团队问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樊院士有了更多的设想:怎么将成果惠及更多的老百姓?怎么将团队的学术含金量提得更高……在他看来,“成绩属于过去,我们要把荣誉当作动力,从零开始,以百倍的努力埋头苦干,争取再过5年,以影响范围更广、科学意义更深、实用价值更大的成绩回报大家。”

攻坚克难,带上成果回国
 
  提起樊代明院士,人们最难忘的是他几十年在医学领域的拼搏、极富激情与热情的才思,以及取得的大量教学医疗科研成果。实际上,他的每一项成果,都使我国在国际上树起一面旗帜。他的每一项成果,都源于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体现出他矢志报国的情怀。

  樊代明从事的是消化疾病的研究,正是长期以来我国在该领域的落后面貌,激发了他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1985年1月,樊代明以优异的成绩被世界卫生组织选送到有着一流治癌专家和研究设施的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深造。一天,樊代明同一位日本朋友吃饭。席间,这位日本朋友说:“你们中国医生搞中草药还行,搞高科技项目就不那么容易了。”樊代明愣住了,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痛下决心:一定要向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开战,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可以干得更好!樊代明研究的课题是人源性胃癌单克隆抗体,这个课题当时在世界上只有日本的少数学者在研究,其制备技术和培育过程相当困难。为攻克这座“堡垒”,樊代明几乎到了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的程度。有好几次,他坐地铁回住处,因为一心想着实验,竟坐过了站。在日本期间,他没有休过节假日、星期天。距他住处很近的繁华商业区他一次都未光顾过。
 
  费尔巴哈曾说:“科学只把最高的恩典赐给专心致志地献身于科学的人”。 樊代明以决战决胜的思想,扑下身子搞科研,一次次实验、一次次筛选,半年时间,竟完成了别人几年都难以做成的工作:研制成功4种人源性胃癌单克隆抗体。这一消息震惊了日本同行,大家都为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学者的非凡魄力和工作精神所钦佩。这一成果也让樊代明声名鹊起,国外很多著名研究机构纷纷以提供一流的实验环境和丰厚待遇为条件来聘请他,但都被他毫不犹豫地一一谢绝了。
 
  “在国外做科研的环境要好一些,报酬要高一些,生活也更舒适一些,但是再好的成果也是在人家的实验室做出的,中国人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我们这些学子学成后回来拼搏奋斗。”樊代明深情地说道,他毅然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期回到祖国。
  
  在樊代明这种爱国精神的感召下,西京医院出国留学的优秀人才大都在学成后回来报效祖国。据统计,这个团队中85%拥有博士学位,70 %的人具有留学经历,大部分人都谢绝国外的导师挽留,回到祖国建功立业。
 
 
樊代明院士在查房中
 
放眼国际,挑战“预防胃癌”
  
  胃癌是中国内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控制肿瘤重在预防,而胃癌在全世界都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作为一名医生,樊代明没有停止在只为病人看病上,而是将制订一套合理可行的胃癌预防策略作为主攻方向。在他看来,基础研究是临床医疗的创新源头,临床医疗的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只有学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两条腿走路,才能实现医学学科的科学发展。
  
  胃癌早期疗效好,但诊断难;晚期好诊断,但却无法救治。为尽快掌握世界一流水平的胃癌诊治技术,樊代明带着同事建起了实验室,反反复复实验,翻阅查找大量文献,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地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一年内,制作3万余张病理切片和2万多张ABC免疫酶标等特殊染色片,并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每一张片子。凭着这股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他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3种诊断和治疗胃癌的新方法,使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
  
  随着研究的深入,樊代明越发感觉到胃癌的综合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1989年初,樊代明院士率领他的科研团队开始向胃癌恶性表型相关分子群及预防策略冲击。在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香港RGC基金的资助下,他们与香港大学医学院王振宇教授联合,采用包括血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克隆与基因修饰、组织病理、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等多种技术手段,从胃癌病因预防、化学预防、早期预警及耐药机理等4个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樊代明开展基因工程技术研究,把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有机结合,首创胃癌血清免疫诊断方法,只需一滴血便可检出早期胃癌,通过验证,诊断胃癌阳性率达70%以上,超过目前国内外40%的水平,该成果1994年获国家专利,199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在基因重组疫苗研究方面,樊代明再辟新径,成功研制出肿瘤抗原基因重组胃癌疫苗。1999年和2000年的国际研讨会,樊代明两次站在世界学术舞台,作为大会主席,向与会学者作基因重组胃癌疫苗方面的研究成果报告,将全世界科学家逐鹿了百年的如何利用人体抵抗力治疗肿瘤的难题斩落马下。
  
  成功与浮躁无缘,科研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医疗科研的道路,就是我们饱经艰苦,寻找到一条走出地狱的路。谁最能吃苦,谁最能坚持,谁就能最后走出去。”这是樊代明院士的亲身感受,“永远向前走,否定到最后”的人生信条鞭策他在“地狱”里不停地艰辛探索,寻找那个最终否定不了的事实。
  
  放眼于国际学术舞台,敢于向世界前沿性课题冲击,樊代明是成功的。18年顽强拼搏,他们在国际上创下了“五个首次”:首次系统研究了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影响其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分子及其作用机制,制订胃癌“三级四步”序贯预防策略,为降低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提供了有效途径;首次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减少人群37%胃癌的发生,可完全防止无癌前病变人群胃癌的发生,并首次证实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病原因素,可作为一级预防的靶点;首次系统研究了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24037例患者发生胃癌的情况,并证实该药物可用于化学预防,发现了环氧合酶-2有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首次发现胃癌特异性抗原MG7Ag在早期诊断方面有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400例长达10年的研究表明,该抗原对胃癌癌前病变的癌变有预警作用;首次筛选到与胃癌多药耐药关系密切的114个分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RNA差异表达分析和蛋白质谱差异表达技术,阐明了朊蛋白、锌带蛋白基因等14个重要分子对耐药的调控机理,研制成功具有逆转耐药作用的4个单抗和8个拮抗肽,为胃癌化疗耐药的三级预防奠定了基础。
  
  这项研究引领了胃癌防治方向,受到全世界同行的关注,成为国内1个国外5个诊治共识的制定依据,提高了我国在胃癌防治领域的国际地位。其防治策略在3 个胃癌高发区进行了长达10年的应用,在全国近2 万名医务工作者中进行了普及,推动了消化病学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一花引来百花开。樊代明领导的创新型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创胃癌血清免疫PCR诊断、腹水癌细胞免疫诊断、癌前病变癌变的模糊判别及胃癌体内免疫显像诊断等4项胃癌诊断技术,形成内镜下微创诊断与治疗、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新型人工肝支持治疗系统和胶囊内镜检查系统等5个方面的医疗特色。樊代明的博士生洪流在JAMA上发表了影响因子高达25.8分的论文,刘杰教授在《柳叶刀》上发表影响因子高达28.5分的述评,博士生潘阳林的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赏和尊崇。

举办2013年世界消化病学界的“奥运会”
  
  做科研,樊代明院士常讲:“科学研究需要战天斗地才能得到第一,科学上只承认第一。”
  
  2008年9月15日,印度新德里。有19个成员国参加的亚太地区消化病大会正在这里召开。大会聚集着来自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著名的消化病专家。
  
  当大会主席宣布由樊代明代表中华消化学会、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中华肝病学会、中华胃肠外科学会等4个专业学会联合申办2013年亚太地区消化病大会暨世界胃肠病大会时,会场鸦雀无声。申报会上,樊代明带领的竞争团队递交的竞争材料多达70页,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与会专家陈述10分钟,精彩的回答激起了会场热烈的掌声。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最终以2票的优势胜出竞争国,取得了2013年亚太地区消化病大会暨世界胃肠病大会在中国的举办权。据悉,亚太地区消化病大会由19个成员国组成,世界胃肠病大会由104个成员国组成,是世界消化病学界的“奥运会”,世界胃肠病大会每4年举办一次,参加人数多达上万人。届时,樊代明院士将担任大会主席。
  
  也就是在这次大会上,樊代明院士和吴开春教授两位长江学者还被当选亚太地区消化病学会常务理事,并分别荣任该学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和科技奖励委员会主席,有效提升了西京消化内科在国际国内消化学界的学术地位。一个学科有两位学者在同一个国际学术组织担任两个委员会主席,这是过去没有的。
  
  “越走向世界,越感到祖国才是我们成就事业的沃土。”这是樊代明院士对祖国的感恩,更是他对人生的感悟。樊代明先后到过31个国家或地区学习或交流,从被人瞧不起,到受人尊重,他深切体会到,中国学者用自己的刚勇和睿智,以不容否认的科学成就,赢得了国外同行对中国学者从心底发生的尊重和认同。在曾经召开的两次胃癌国际学术会议上,都是由国外专家提出推举樊代明教授为主席。这次他被推选为2013年世界消化病大会主席,让樊代明院士更加自信地感到,“在身后的这片热土上,先辈能够创造出诸多的世界文明,我们将来也能!”
  
  “站在钟楼上只能看到西安的风景,站在华山上只能看到九州华夏的天地,而作为现代科技工作者,要有站在喜马拉雅山上傲视环宇、天下为先的胆识和气魄。”樊代明正是要搭建起一个喜马拉雅式的学科高峰,让人才能够在这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平台上成功起飞。

樊院士专心授教

帮助每个人找到成才的感觉和成功的幸福
  
  横空远征头雁领。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的团队,每个成员都像是成群结队南飞的雁群中的一员,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进行着明确的分工合作,在头雁的带领下排成整齐的雁阵,组成一支完美的团队,飞向成功的彼岸。
  
  大雁精神是这个团队特有的精神文化。作为全国消化学科的领军人物,樊代明院士从1995年起便担当起“头雁”的重任,带领消化内科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作为学科带头人,从战略上,樊代明为学科制订了基础、临床、研发“三位一体”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的发展思路;从战术上,他确定了从分子、细胞和整体三个层次开展肿瘤早期预警、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方向。这样既保证了学科的主攻方向,又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优势,保证了研究力量的集中和研究合力的形成。
  
  在樊院士看来,人聪明之处在于协作。“现在搞科学研究单打独斗不行了,竞争这么激烈,特别是一个小文章一发表出去就把自己的研究暴露了。要联合,谁联合的本事最强谁就是大科学家,这一点非常重要。”消化内科实验室与兄弟学科联合创建的肿瘤生物学实验室成为被科技部批准的全国消化界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樊代明带领的学术队伍获得当时国内医学界惟一的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荣誉,都是靠团队的力量。
  
  在樊代明的创新型科技团队里,他正是“要帮助每个人找到成才的感觉和成功的幸福。”这个群体拥有全国唯一的消化学科院士,3名“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有3人三次获五年一届的“世界消化病大会”青年学者奖,1人一次获“亚太胃肠病学会”青年学者奖。这方以世界和未来为背景不断聚集的人才高地,折射出西京人狠抓人才建设的战略思想,更凝聚着樊代明院士开拓育人的大智大略。
 
  近五年来,他们这个庞大的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平均每10天至15天就有一篇论文在国际上发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和重点项目,获得包括国家“973”、“863”、国家攻关课题等在内的70余项基金,仅国家级重点课题达18项;在全国消化学界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和金额均列第一,该领域近三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基金投向该团队;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及国家发明奖在内的24项高等级奖。值得骄傲的是,这些奖项中有多次是在专业评审中以第一名冲出去的,不仅在基础研究上产生国际影响,在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和预防方面也产生了国际影响。
  
  “在光荣之后,更多的是要担负起责任。”在樊代明院士的带领下,西京消化病医院从今年3月份开始,每月举办一期全国消化内科主任培训班。仅前两期,培训班就聚集了全国20多个省市近200位消化病学界的领军人物。在4年之内,西京消化病医院将为中国培训1万名消化病学领域专业人才。樊代明说,西京消化病医院不仅在规模上是世界第一,设备上世界第一,还要努力在世界消化病领域达到学术第一,成为世界消化病科研医院中心。樊代明有个宏伟目标,那就是争取为亚太地区及其世界各国培养消化内科主任,让全中国、全世界的高级胃肠科医生从这里走出去。
  
  “我力有限,靠你众力搏程;我力有限,靠你定向领程;遥遥苦辛路,浓浓同路情。为了那一天,启程——”。这是樊代明院士在西京消化病医院的成立之时,想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禁不住激情澎湃,满含深情写下的诗句“大雁颂”。预示着樊代明院士和他领导的攻关团队又将开启新的征程,迈向更高的目标。

 
(本文图片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提供)
 
(稿源:大众科技报 )
上一条新闻:大众科技报《耀眼的西京》系列报道之二
没有下一条新闻了
 
资讯中心
·西京消化病医院第六十六期全国高
·樊代明院士连续五年在中华医学会
·[中国科技网]第四军医大学摘得国
·[中国新闻网]第四军医大学摘得国
·[法制日报]樊代明团队获国家科技
·[人民网]第四军医大学摘得国家科
·[中青在线]四医大樊代明院士领衔
·[解放军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
·[法制日报]樊代明团队获国家科技
·西京医院郭学刚团队研究成果获评
·樊代明院士荣获2016年度十大医学
·樊代明院士领衔喜获国家创新团队
·[光明日报]第四军医大学获国家科
·西京消化病医院4篇文章在2016美
·郭学刚、潘阳林团队临床研究成果
·西京消化病医院吴开春副院长当选
·西京消化病医院成功实施世界首例
·西京消化病医院顺利进入第二批国
·世界消化病学会培训中心花落西京
·消化系肿瘤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申报
友情链接: 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国便秘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c)西京消化病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方式: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27号 邮政编码:710032
浏览人数12672217次  陕ICP备09015909号